如果说拉姆斯玩得一手好心术,那么其在战术层面的天赋,更是完爆雪诺无压力。
《权游》中从来不乏大场面战争。
但无论是五军之战还是艰难屯,都几乎没有“指挥的艺术”。
对战双方是组织有序的阵列对冲,类似平原会战的场面,在“私生子之战”是第一次。
兵团作战,将士悍勇固然重要,然而决定战局的,很多时候是主帅的智慧。
在这一战中,“小剥皮”拉姆斯让观众领略了远超主角雪诺的战略与战术,在牢牢掌握了雪诺性格弱点的基础上,一步步将后者拉入死局。
开战前,拉姆斯的军队人数数倍于对手雪诺(6000正规军VS约2000野人为主杂牌军),并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但他并没有仗着人数碾压就正面强上,而是利用瑞肯引诱出了雪诺的大部队主动出击,自己则选择以逸待劳。
相似的例子是1066年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
同样是没有骑兵,英军构筑堑壕阵地据守。
而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正是通过佯败,引诱英国国王哈罗德的步兵出了堑壕,再放出骑兵屠杀。
在拥有骑兵、装备、训练、人数等全方位的优势下,小剥皮仅仅用一个俘虏就引诱对方以少敌多主动出击,极大地打击了对手的士气。这是第一重战术布置。
在对方冲击到半程,小剥皮才放出骑兵,正面冲击对方没有阵型的步兵群。同时让弓兵射箭数轮。
这是第二重战术布置。
待战局焦灼之时,再放出自家的精锐预备队进行包抄合围。
在骑兵堆成尸山后,波顿军队的包围圈已经足以对对手完成绞杀,从而以最小伤亡歼灭对手,而且收割人头的好事还稳稳落在自己家人身上。
这是第三重战术布置。
纵观这三重布置,小剥皮的战场指挥可谓滴水不漏。
历史上兵力占优于是洋洋自得作死自己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小剥皮在兵力完胜的情况下还布置得如此井井有条,可谓谋主。
事后来看,小剥皮这一套组合拳唯一的弱点,就是最后组成的包围圈缺少防御能力,导致背部遇敌直接溃败。
但这都建立在知道结局后开的上帝视角。假如这场战事没有谷地骑士参与,可以说完全是小剥皮方面的完胜无悬念了。
面对军事才华出众的对手,雪诺的表现却着实令人失望。
你可以说他是个重情重义的兄长,是个打死也不怂的战士,是个优秀的游骑兵。
但论起统帅之才,他实在和小剥皮差了十万八千里,这是心理层面的差距。
比如,瑞肯死后,雪诺所想的似乎只剩下能多换对方几个人头。
其实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对雪诺一方有诸多不利。
首先,在没有得到北境贵族支持的时候就仓促开战,雪诺所选择的夺城时机不尽合理。
从兵力组成上来看,拉姆斯手握波顿家族、卡史塔克家族和安柏家族为主力的6000人军队,这三个家族是北境除史塔克以外最大的三个家族,都有上千年历史,且兵力雄厚。
但其实拉姆斯在北境谈不上有什么威望,尤其是在卢斯·波顿死后,他手下的人并没有那么军心齐整。
其中,卡史塔克家是因为对凯特琳释放詹姆和罗柏处决瑞卡德两件事不满,才选择了倒戈波顿。
而安柏家族投降波顿的理由仅仅是讨厌野人。
但从之前的剧情渲染来看,安柏家一直是史塔克家族的忠实追随者和属臣。
也就是说,至少安柏家本可以成为雪诺争取的友军。
如果看地图的话,临冬城东靠波顿的恐怖堡,西靠狼林,北上就是安柏家的壁炉城。
倘若雪诺在从黑城堡南下经过安柏的属地时,先联系并安抚住北境以安柏家为首的几个贵族,声明自由民已经表示效忠于自己,誓夺临冬城,为史塔克家报仇。
这样最大程度地拉拢到其他北境势力,争取到他们的支持,或最低限度不帮倒忙,对于征讨小剥皮都是有极大裨益的。
但雪诺却选择仅仅依靠装备简陋缺乏组织的北境和野人联军,就与小剥皮的临冬城守军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孙子兵法》有云:“五则攻之,十则围之,倍则奇正并用,有奇无正,有正无奇,每战必殆”。
意思是说:假如我方兵力五倍于敌方,就可以攻打他;十倍于敌方,就可以围困他。
如果敌方的兵力比我方多,则要奇计与正谋并用来对付他。
有奇计、而无正谋,有正谋、而无奇计,打仗是一定要输的。
如果雪诺在战前多读读兵法,他就会知道,自己的人比小剥皮的少,除了“奇正并用”毫无胜算。
而所谓“奇”其实就是奇谋。
但雪诺选择了老老实实和对方打阵地战。且旺旺这样的奇兵竟然会毫无基础武装,赤手空拳上阵,即使血再厚,迟早还是要送人头。
在兵力悬殊、统帅的临场发挥也天壤之别的情况下,琼恩·雪诺在濒临绝望的生死关头,等来了珊莎和她带来的谷地援军。
说是主角光环,或许对雪诺奋力拼杀到力竭略显不公。
但这场战役,与其说雪诺是赢家,不如说,珊莎和小指头才是赢家,雪诺只是惨胜。
当然,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看待这场战役,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