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诺死了,托蒙德会给他报仇,莫尔蒙会给他报仇,还有珊莎这个备份作为领导核心,在戴佛斯的辅佐之下继续战斗。
可是如果他软弱了,丢了面子,部队的士气就完了。
原著里有一段对话,这个对话发生在史坦尼斯进军临冬城的途中。
北境山地氏族的水桶肚渥尔漫不在乎地表示进军临冬城的路上会有很多人冻死饿死,并且嘲笑史坦尼斯手下的南方领主怕死。
“冬天几乎已经来了,冬天就意味着死亡。
我宁愿我的人为了营救奈德的小女儿而死,也不愿意他们死于冰雪中的孤独和饥饿,连哭出的泪水都冻结在他们双颊上。没有人会歌颂那样死去的人。
至于我,我已经老了,这就会是我最后一个冬天,让我以波顿的鲜血沐浴。
当我的斧子深深敲开波顿的头颅的时候,我想要感受到他的鲜血滑过我的脸。
我想用双唇品尝他的鲜血,然后带着舌头上的味道而死。”
北方人不怕死,但是怕死得没有荣誉。
北境的生存条件太艰难了,就算没有战争,每个冬天也一样都会有很多人冻饿而死,和苟且偷生、延续几年毫无乐趣与荣誉的生命相比,他们更渴望为史塔克家战死沙场。
原著的史坦尼斯比剧中那个一头扎到临冬城送死的家伙高明得多,他听从了琼恩的建议,以“解救艾德·史塔克的女儿”为号召,亲自拜访山地氏族,赢得了几千山地战士的支持。
山地氏族不认识史坦尼斯是谁,但是一个国王亲自来邀请他们为史塔克而战,让他们感受到了尊重和荣誉,所以他们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琼恩面临的处境,与史坦尼斯相近。罗柏已死,布兰失踪,瑞肯就是史塔克家族的继承人。
琼恩自己是个雪诺,他对北境诸侯的口号必须是夺回瑞肯和珊莎的权利,对自由民的口号是不让波顿剥你们的皮,而不是他自己当北境之王。
换句话说,琼恩的地位和莫尔蒙是一样的,他是来解救主君的臣子。现在瑞肯有危险,琼恩怎能不亲自犯险去救。
不冲上去,就会让野人觉得他不救自己的弟弟,就会让北境封臣觉得他不救自己的领主,那他这个主将还怎么当。
任由瑞肯被杀,就意味着私生子之战真的变成了私生子之战,变成了琼恩·雪诺和拉姆斯·雪诺争权夺利的战争,谁还肯为琼恩去拼命。
而且,当时事发突然,琼恩的处境和罗柏不同,罗柏南下的时候,召集了两万大军,拥有北境最精锐的力量,事先精挑细选组建了卫队。
琼恩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带的是一群乌合之众,野人们单兵素质还可以,但是几乎没有纪律可言。
霍伍德、麦辛、莫尔蒙三个小诸侯的联军也没比他们强多少,所以这场战斗压根没啥可指挥的,就是瞅准机会大家一拥而上。
突然之间看见瑞肯遇险,羽箭嗖嗖飞的时候,琼恩除了自己立刻冲上去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理论上还有别的办法,最稳妥的方案就是让几个野人掠夺者骑手冲出去,一把把瑞肯揪上马背就逃,问题是事先没有料到这种情况,也没有按这种方案准备过。
在大家谁都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自己的弟弟当然应该自己冲上去救。
军队的维系要靠指挥官的威信,史坦尼斯有威信,因为他是铁王座的合法继承人,是全维斯特洛最公正无私的人。
再加上拉赫洛的加持,罗柏有威信,因为他是艾德的长子,因为他战无不胜。
所以不管他们命令部下去完成多危险的任务,部下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
劳勃的处境就比他们差得多了,他起兵的时候,连自家风暴地的封臣都不服,后来在战场上又败给了蓝道·塔利,红宝石滩之战的时候,他不上谁上?
最后劳勃靠着自己的勇猛和宽容仁义,赢得了大部分封臣的拥戴。
劳勃好歹是正统的风息堡公爵,而琼恩只是个雪诺,他的威信是靠战场上以命相搏杀出来的,是靠史塔克家与封臣之间千年情义的遗泽,他怎么能不身先士卒营救自己的弟弟。
大家为了救你弟弟赶了几百里路,听你一个私生子指挥,结果事到临头你怂了?
本来这仗就打不过,气势上再一输就更打不过了。琼
恩冲上去,最坏的结果就是他和瑞肯一起被射死,野人和北方人咆哮着冲上来给他报仇,反正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秩序,其实也没什么差别。
而如果他不上,结果就是军队对他的信任减弱,这才是最致命的。
其实整个这一部分故事,琼恩的故事线都是在讲他的死。
这里说的“死”,不是指他身体的死——他在第二集就复活了,在剧中只死了一天——这一季是在讲他精神的死,而这比他肉体之死要有意义得多。
这个精神之死,是的他自我被一点一点切碎,剥离,直到他的心里不再有希望,而只剩下恐惧和绝望。
在瑞肯死在他面前时,这种绝望达到了巅峰。
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一个人冲向了波顿大军的前线,他不是被骗了,也不是被引过去的,他是想做一个了断。
《私生子之战》不是一个为重拾家园、头衔而战的故事。
《私生子之战》讲的是琼恩的重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